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客户服务 [返回PC端]

绿色金融服务策略

发布时间:2019-12-12 16:47:49

讲师:郎静树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598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金融服务策略培训

课程背景:
“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中国,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能力”是十九大和*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新时代三大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转型是当前金融及银行信贷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国策。
1.《中共**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确定,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破局,环保督察加强。
3.银行成排污企业共同被告。

课程大纲要点:
第一章 绿色信贷的方圆规矩

银监发〔2012〕4号文解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的要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调整信贷结构 ,有效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银监会制定了《绿色信贷指引》,文件共七章三十条。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开展绿色信贷,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
指引一:从三方面着力推进绿色信贷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大对:
1.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
2.严密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
3.关注并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
指引二:有效控制环境和社会风险
指引三:加强绿色信贷的组织管理
指引四: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
指引五:在授信流程中强化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
指引六:完善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
指引七:绿色信贷的统计范畴

第二章 美丽中国的绿色金融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青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绿色信贷的范畴
1.环境保护行业的万亿级细分市场
2.环保金融
案例:土壤修复——长期超万亿的大市场
一、从田间到舌尖的现代农业系列金融服务方案
案例:保单受益权转让模式下的农业企业融资
二、现代服务领域的客群及差异化服务方案
延伸: 提升新型健康消费的金融服务方案
三、效能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
案例:某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质押授信方案
延伸:效能融资行业解析
四、清洁能源的金融服务方案
1.清洁能源的重点领域及配套金融产品介绍
案例:国家电投集团某太阳能发电项目授信
2.碳金融及主要银行信贷产品
五、环保金融系列金融服务方案
案例:供应链在装备制造行业的应用
六、绿色装备系列金融服务方案

第三章  旅游行业的金融服务
一、旅游:就业容量大的弱周期行业
二、地方发展旅游经济的模式
三、旅游项目:从高投入到高产出
延伸:旅游项目的五种投融资方式:
1.成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2.建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3.旅游资产证券化
4.BOT融资
5.PPP融资
案例:互联网旅游金融市场全面布局旅游产业

第四章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
一、绿色建筑释义
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三、走出绿色建筑的三大误区
实战分享:推荐优质目标客户市场:建筑细分行业

第五章 绿色资产证券化及创新
绿色债券是指将募集资金专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区别于债权和股权的融资工具,因其具有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优点近年来备受市场青睐。相关监管政策也大力支持资产证券化与环境保护领域深入结合,这其中既包括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与资产证券化的结合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形式。
一、什么类型的资产可以证券化?
二、资产证券化的实现渠道
三、银行能为资产证券化做什么?
四、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
延伸:当下绿色债券的四大问题
案例:兴元2014年第二期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案例:金风科技绿色资产支持证券
五、绿色资产证券化的优势
案例:污水处理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
课程总结:长寿公司的基本要素
售后服务资料:文化创新行业营销指引
案例:HZ银行的文创金融探索

金融服务策略培训

上一篇: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分析与改善技能提升
下一篇: 互联网营销管理实战培训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