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项目管理 [返回PC端]

通用项目管理黑匣子揭秘

讲师:王小刚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132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通用项目管理黑匣子

课程背景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孙子兵法 · 作战篇》
根据*项目管理协会*的一项统计结果:“在一般的组织机构中,多达50%的工作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的。”研发型组织内各种类型的项目管理依然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市场、客户的压力;
-内、外部协调的困难;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快速交付要求;
-高质量且低成本的运作目标;
-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人员能力的有序应用、组织内部的知识积累与经验传承
等等诸如此类诸多因素对项目的管理者提出了很多要求,对项目的参与者与相关方(研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如同“黑匣子”一般令人感到扑朔迷离,让很多学员感到不得其法。
有鉴于此,我们专门开设本课程对项目管理进行深度解析,揭示项目以及项目管理的奥秘,着重传授给学员“即插即用”式的、“点穴法”一样的项目管理实践方(tao)法(u)--
1、首先将论述如何从知识--技能--过程能力三个维度认知和定义项目管理的主题对象--“人员能力”;
2、然后再讲解如何使用“管理人员能力”的观点、如何有效地管理、监控并且协同项目的启动、策划、监控执行以及结项等项过程与工作;
3、帮助大家做到从“手忙脚乱”的做事方式向“气定神闲”的转化;
4、如何让项目管理人员从 “项目需求”角度快速识别相关方的期望值,如何围绕相关方期望值分析并识别项目的目标、确定项目的交付价值(而不是一句简单的““按时保质的完成任务”来做搪塞);
5、如何使用“因果关系图”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确认项目的建设目标,从而准确的识别出项目的“独特性”、实现对项目管理活动的“点穴式”管理;
6、如何围绕项目的目标,管理和控制项目的范围;
7、如何在突出项目“独特性”特征的基础上,制定一份量身定做的、富有针对性的项目计划(也不是一句““按时保质的完成任务””作为搪塞);
8、如何实现项目“可视化管理”的监控方法,从而让项目的相关方快速判断项目的进展状态;
9、项目在计划、控制、变更管理、问题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操作及容易出现的误区和问题;
10、以及,“项目管理”的哪些*实践/工具可以应用在其他不采用项目式管理的企业运营活动(例如:人员招聘、财务管理、客户服务)中,包括如何应用。
“贴近实战”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本课程授课讲师在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两个领域都具备丰富的经验,在“关于人的项目管理”层面总结出大量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所以,凭藉讲师在指导多种不同行业客户的成功经验(金融、电力、能源、互联网、通讯、物流、企业信息化……),本课程在讲解过程中,将对业界诸多优秀企业关于通用项目管理方面的大量案例和*实践进行深入的分享和剖析。

课程大纲
1、今天,我们以什么样的观点来看待“管理”和“项目管理”?
热身演练
1)各小组在5分钟之内完成讲师指定的“Mii项目”,讲师点评各小组的执行过程与执行结果;
2)讲评:通过演练来认识“项目的成功从哪里来”的命题,认识项目管理的常见误区--需求不清晰、缺少可视化监控手段、缺少正确的管理流程 ……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互联网时代带给管理和项目管理的难题
项目管理的第一驱动力:企业的发展战略
项目管理的第二驱动力:构建个人--组织--业务的动态平衡
管理好各类型项目的两大法宝--解构与风险控制
-“解构”--以结构化的观点来认识理解项目
-“风控”--以系统化的观点来实施项目管理
“关于人的项目管理”:变“人力资源管理”为“能力资源管理”
-什么是“能力”?能力=(知识+技能)X过程能力
-“项目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人员能力的获取和发展之道
案例分享:如何拓展“人力资源管理”为“能力资源管理”

2、未有项目之前--项目启动
启动阶段的主要工作--明晰项目的范围(项目发起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本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本公司高层的经营目标需求……etc)
现实总不如看起来那么美好--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两大常态问题:“用户讲不清楚需求”与“需求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
讲得出“价值”是极好极好的--如何通过分析和分解相关方的期望值来识别并确认项目的目标?
不明觉厉--如何从项目的需求中抽象得到项目的目标、识别项目给客户/相关方带来的价值
实例剖析:如何有效规划项目的人力资源需求?
项目开工会--项目组成员一定要聚餐的“两个会议“之一
分组演练之1: 各分组根据选定的项目场景,分析项目的相关方并明确定义:
1)项目有哪些相关方角色;
2)定义每一个相关方的关注问题重点/维度,并确定有针对性的考察方式;
3)尝试用一句话抽象概括项目的“建设目标”

3、运筹帷幄--项目策划过程(上)
进度、质量、成本、范围--项目的4大目标之间是协调的关系,没有哪个目标天生高人一等
以终为始--从项目的“建设目标”入手、经过3个维度的分析得出项目的关键活动项
完整的项目计划应该包涵哪些内容?
规定动作+自选动作--项目经理的管理焦点
工具介绍--使用“一页纸计划”来规划项目的进度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PERT、关键路径和GAT图--项目管理的有力工具
什么是一份“好”的项目计划?如何让项目计划更像“项目的”计划(如何避免项目计划千篇一律)
案例分析与讨论:象当年写好一篇记叙文一项的写好一份项目计划--项目计划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是非曲直话估算:估算不是掐指一算,估算其实就是为了寻找合适的“y=f(x)”表达式
常用估算技术介绍--概略估算的扑克牌法、*估算的功能点分析(FPs)
还能更好吗--A公司和B公司的企业级估算模型
项目估算Vs.项目计划:估算、目标与承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故所以:估算的真正作用,并不单纯在于“拿出一个数值”,而在于“利用多轮估算的结果调整项目的目标”
案例分析与讨论:估算既不是计划,计划也不是估算
估算的“不确定性锥”作用、重估算与重计划的阈值

4、运筹帷幄--项目策划过程(下)
工作任务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 Structure,简写为WBS)= 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如此让项目的计划更像“项目的”计划
关键路径分析--项目经理的管理焦点、项目目标的影响因素
制定WBS/PB(WBS,Work Breakdow Structure,工作任务分解结构)
案例分析与讨论之:WBS要至少要包含“名词”和“动词”两个部分;
案例分析与讨论之:WBS要包含“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
案例分析与讨论之:WBS要将管理活动和技术活动同时并重;
案例分析与讨论之:WBS需要细化到何种程度?
项目计划如何分层:客户、高层、项目经理、项目团队成员
实例剖析:如何有效参与一个项目的项目计划评审?
分组演练之2:给您的项目选择合适的生命周期,然后综合运用第1个演练的结果,使用讲师提供的“一页纸”计划模板,制定您的项目的WBS(Work breakdow structure,工作任务分解结构)

5、决胜千里--项目监控与执行过程
举例:项目监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如何和控制项目?(会议+报告)X用数据说话 = 准确了解项目的状态
项目的可视化管理:项目参数、计划的分层实施与分层控制
可视化管理的使用工具--站立会议、燃尽图、看板
举例说明进度偏差参数的测评方法,其它参数依此类推
如何召开一次“有用”的项目例会/站立会议?
首先,甄别一下:开会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吗?
“可视性”是监控项目状态的不二法门,“So what”是监控项目状态的最关键内容
正面、反面实例介绍与研讨
如何写一份“好的”项目报告:周/双周报、月度报告、阶段总结报告
“可视性”是撰写项目报告的*目的
“问题(what)+结论(why)+解决方案(How)”是报告的最关键内容
实例剖析:如何评估一个项目的阶段/里程碑总结是有效的或者是无效的?
分组演练之3:综合运用前2个演练的结果,各小组讨论并确定:各自的项目在撰写阶段总结/里程碑总结时,需要包含哪些要素和数据?然后,据此定义一份阶段总结/里程碑总结模板。

6、未雨绸缪--项目风险与问题管理
风险管理的意义与过程
风险识别的“一招鲜”--“相关方期望值冲突矩阵”分析风险
风险类型,以及实际案例介绍:
描述风险的“三位一体”: 风险的背景、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风险所可能带来的危害
案例分析: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的危害以及风险的扩展描述
分析风险的“三大禁忌”:切勿简单地将风险的成因归结为“项目成员的能力”、“客户的原因”、“沟通不畅“;
案例分析:如何通过风险的持续监控而将风险管理有机的融入项目管理中
结论:唯有将风险管理融入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风险的管控措施,以及风险的规避措施和应急计划是否有“针对性”的检验标准:是否可以将管控措施写在WBS里
制定规避措施和应急计划的*禁忌:无限制加班
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经验剖析
分组演练4:识别项目Top5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和/或规避计划

7、余音绕梁--项目结项过程
项目应该如何结项:“曲终人散”还是“余音绕梁”?
Do ot puish peope, puish process(不要惩罚个人,惩罚流程)--什么是“流程化”的思维方式?
系统思考,过程优化之从项目的成功中总结经验,并且使用“流程”这一系统性方式加以推广应用
系统思考、过程优化之“等待100年获得顿悟” Vs. “利用结构化方法用15分钟解决问题”;
系统思考、过程优化之 “为特定的问题寻找特定的答案”Vs.“将特定的问题上升为通用的问题域”
系统思考、过程优化之 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应激性思维进化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

8、培训总结及答疑--项目管理的2个真理与7个谎言

通用项目管理黑匣子

上一篇: 非项目管理者的项目管理 ——基本概念、方法与内在逻辑
下一篇: 组织级项目管理实战演练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