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公开课内训文章


首页>公开课程 > 创新思维 [返回PC端]

管理者的“逻辑思考力”技能训练

发布时间:2019-05-15 17:48:11

讲师:郝志强天数:2天费用:元/人关注:2802

日程安排:

课程大纲:

逻辑思考力培训

一、从经验主义者到逻辑主义者:
成功的企业、成功的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之道,所谓成功的方法论。但他们学习标杆企业,往往只得到了表面的方法论,而不是学到了标杆企业的底层逻辑。比如学腾讯的生态,学小米的性价比,学阿里的电商,学海尔的创客,都停留在参观层面,没有触达底层。

回到就企业开始模仿,看到小米在线上,影响力很大,就也开始搞线上,公众号、微博、APP等一起上。看到“一条”做成了用户数过千万的公众号,自己也搞公众号来获取流量。很多管理者是经验主义者,跟风主义者,而不是逻辑推演,不是科学决策。即便是日常工作中,很多管理者也是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擅长做什么,那就做什么。会做什么,那就做什么。什么方便做,那就做什么。他们忘记了事物背后的底层逻辑,不能做到自洽、他恰和续恰,不能做到以理服人。

很多管理者工作多年,只是在不断重复老经验,还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殊不知波普尔总结了科学的两个要素,一个是可证伪性,一个是可重复性。很多管理者的决策,做不到科学分析,科学建议,科学决策,很多决策都是想当然,甚至紧跟风口。每个管理者,都要学会逻辑思考,学会在事前用穆勒的五个归纳法,不断总结出“假设”。再用演绎法找到第一性原理,最后用逻辑三恰推理来“求证”。管理者要用科学家的模式来思考,而不是凭经验、凭冲动、凭感觉做事,不断重复熟悉的老套路。

看看那些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们,他们在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假设”和“求证”,不断“归纳”和“演绎”,不断发现本学科的底层规律。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到量子力学,带领物理学螺旋式上升。企业的管理者也要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找到到各项工作的底层规律,带动企业增长。

郝志强讲师是混沌大学的领教,带领混沌大学创新院的学员们,用哲科思维凡事追根究底,探求本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企业家一样决策,像行动家一样行动。
本课程是郝志强讲师实践的总结。课程中的原理、模型和案例等,全部来自企业实战,每个单元都有练习,确保每个学员学会。管理者们学了本课程,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在开会中、讲话中、写报告中、工作安排中,凡事找到底层逻辑,必定效率倍增。

二、企业中的逻辑问题:
1、汇报场景:刘经理,你先停一下,刚才你说了20分钟,我都没听懂。我看邻座的王总、郭总都是迷茫的眼神,看来也都没听懂。你能不能先简要说一下,你汇报的逻辑结构。
2、会议场景:赵经理,你刚才说华为这么干了,格力这么干了,腾讯也这么干了,所以我们公司也要这么干,这个逻辑不对吧?你没有说这些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干,没有说他们这么干背后的底层逻辑,更没有说我们为何要这么干的底层逻辑。
3、宣传场景:郭总,昨天我们听你们公司小刘的招商演讲,深情并茂很是感人,但睡了一觉,今天一想,竟然全无印象。看来感性很快会遗忘,逻辑推理才能以理服人。
4、日常工作:自从王经理去了生产部,产品质量有下降,生产效率也有下降,看来王经理是个不合格的生产部经理。这个结论对吗?
杜绝经验主义、杜绝人云亦云、杜绝见风使舵、杜绝议而不决、杜绝畏难而退、杜绝麻木不仁、杜绝理所应当、杜绝视而不见、杜绝盲目跟风、杜绝个人情绪、杜绝井底之蛙。以上各种管理问题,从管理者的逻辑思考力训练开始。

三、学员收获:
1、学会构建底层逻辑:在这个不断变化的非连续时代,很多老经验都失效了。管理者要养成,凡事像科学家一样,追根究底的习惯,而不是凭经验、想当然。
2、学会用归纳法发现:管理者要会用科学的归纳法,在工作中进行经验萃取,提炼出可靠的经验,然后用实践不断验证,作为下一步行动的指南。
3、学会用演绎法推演:管理者也要会用演绎法逻辑推演,找到事物的底层逻辑,也就是第一性原理,让做事有理有据,并学会用逻辑三恰验证。

四、课程内容大纲 (1天或两天,每天6小时,工作坊或授课)
备注:时间可以按照企业的作息时间调整,每天6个小时

1、多学经验、更学理论
A、具体经验的三个局限:时间、空间、资源;
B、理论之树长青:*VS通用汽车;
C、科学的两个要素:可重复性、可证伪性;
D、建立你的世界观拼图:形成专业体系;
E、学习科学理论:星座风水VS哲科思维;
解决问题:
很多管理者做事,凭感觉、凭经验,没有理论基础,看起来效率高,实则经不起推敲。他们总结了很多方法,学了很多模式,但被这些方法遮蔽,不知道方法背后的理论才是核心。尤其在这个移动互联的非连续时代,很多老经验都失效了,比如电视广告、比如人海战术、比如机海战术等。甚至有些管理者迷信星座、风水、报应等,而忘记了来自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学科的理论,才是科学思维,才是决策基础。
比如:在这个非连续时代,谁还学通用汽车、柯达、诺基亚,当年世界*企业的实践经验?但都在学*、科特勒、克里斯坦森、芒格等,这些理论家们,总结出来的科学规律。

2、逻辑规律、概念推理
A、从命题逻辑到符号逻辑:计算机是逻辑工具;
B、逻辑中的概念论断和推理:企业的基本概念要统一;
C、逻辑推理的四个规律:同一、排中、矛盾、因果;
D、逻辑现象的四因分析法:质料、形式、目的、动力;
E、逻辑论断的三恰:自洽、他恰、续恰;
解决问题:
简单了解逻辑发展的历史,知道计算机的基础是逻辑,逻辑贯通是决策的基础。知道逻辑推理的三要素:概念、论断、推理,并练习企业要明确的基本概念。学会遇到企业中的现象,用四因来分析。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注意四个规律,确保逻辑结构清晰。逻辑推理出结论后,用逻辑三恰来验证。凡是符合四因、四规律,经过逻辑三恰验证的结论,都比较可靠。
比如:一群人开会讨论销售问题,逻辑概念不一:有人说客户,有人说用户,有人说消费者,有人说顾客,有人说客人,连概念都不统一,很容易说岔了,如何能是高效会议?

3、穆勒五步、用归纳法
A、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优缺点对比;
B、穆勒五步:求同法、差异法、并用法;
C、穆勒五步:共变法、剩余法;
D、类比法和诡辩法的谬误:貌似正确;
解决问题:
管理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了某规律来指导实践,这就是归纳法。然后用演绎法去推演,看逻辑上是否成立。再用逻辑三恰去验证,确认这个规律可靠与否。归纳法的特点是不能证明,只能证伪,很可能有特例。所以管理者用归纳法总结出的规律,要用事实去验证,深挖现象背后的本质。本章练习穆勒的五个科学归纳法,让管理者学会从现象到本质。
比如:一群鸡中的科学家,观察到30天以来,每天早上8点,食物都会从头顶降落,总结为食物定理,指导鸡群作息。没想到120天以后,食物没有降落,而是鸡群变成了食物。

4、真言八字、用演绎法
A、演绎法的三段论结构:基石假设、第一性原理、方法论;
B、第一性原理的公式化:销售、财务、生产、产品等;
C、用演绎法推理验证:验证的过程;
D、典型逻辑漏洞:以偏概全等;
E、对荒谬逻辑的反驳:你有什么资格评价等;
解决问题:
人脑占体重的3%,但消耗了15%以上的能量,所以人脑的习惯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相比归纳法,演绎法的结论相对可靠,但演绎法比较消耗脑力。所以工作中管理者遇到问题后,本能地根据过往经验,归纳出结论,而忘记了逻辑推演来验证。忘记了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忘记了打破演绎法的基石假设,会让我们看到更深层次,忘记了破界创新。其实每个管理者,都需要演绎法的训练,养成凡事追根究底的分析习惯,让工作中的结论更可靠。
比如:销量上不去,怎么办?本能地想到,要打广告、要招海量销售队伍、要做线上销售、要提高产品质量、要增加新渠道。其实销量上不去背后的【真】问题,需要演绎法来挖掘。

5、从众效应、批判思维
A、眼见为实的谬误:感官是简化;
B、从众效应是本能:人脑的底层是爬行脑;
C、系统1和系统2:把理性训练成感性;
D、共识与反共识的循环:懒蚂蚁效应;
E、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我错了、好奇心;
解决问题:
在人类四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为了求存,用简化的感官认知世界。近2000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康德、布尔等,物理学、数学、逻辑学家们,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大门。但其实上对人类决策,影响*的是感性思维,而不是理性思维。很多管理者在工作中的,人云亦云、相信感官判断、相信经验判断、绝不认错,就是明显体现。
比如:某领导说要上马新项目。管理层因为从众效应,迅速达成共识,证明领导是对的。而忘记了理性分析、忘记了反共识、忘记了批判性思维,实际遇到困难后,就开始阳奉阴违。

6、人人练习、个个见效
A、按照固定模板,人人准备PPT;
B、组内逐个分享PK演练;
C、组内优胜者面对全班演练;
解决问题:
学习的六个层面: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怎么证明他学会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分享出来,或让他实际解决问题,或让他教别人,这些都能做到,他就做到了综合的地步,就是真正学会了。
这个单元,可以在微信群里,可以在工作现场,可以在培训现场,确保每个学员都掌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尤其是掌握了演绎法,养成看事物本质的习惯。

逻辑思考力培训

上一篇: 管理者的“五种创新思维”应用训练
下一篇: 金效率:用“互联网工具”倍增工作效率


其他相关公开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