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烈夫

盖烈夫

领导力讲师

 讲师首页 课程 文章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职业素养

小忍小成,大忍大成,不忍不成

讲师:盖烈夫   已加入:3879天   关注:2341   


今天分享的话题是:小忍小成,大忍大成,不忍不成。成什么呢?就是成人成事成就人生。 咱们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忍辱负重”,大家都很熟知,忍辱就是忍受耻辱;负重就是承担重任。忍辱负重的意思是:心胸不凡,能从大处和目标着眼,忍受屈辱,承担重任,担当大事。

虽然忍辱负重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但忍辱才能成人成事的思想,却是源远流长。在《尚书》中,周公告戒周成王说:“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意思是说:“小人怨恨你,骂你,你自己则应当加强修养,不要计较他们。又说:“宽绰其心”。意思是“要放宽自己的心胸。”周成王也告诫君陈说:“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意思是说:“必须有忍性,事情才能成功;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这里有三个人物需要简单说明一下,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儿子,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是周武王的儿子,君陈是周公的儿子。可以说是祖孙三代。

忍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德行之一,古往今来可以说仁人辈出。他们之所以忍辱,是为了负重。比如周文王,在他被商纣王囚羑里期间,商纣王为了试探文王是否还有复国的雄心抱负,相传,竟残忍地将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杀害后做成肉汤,逼文王吞食。周文王明知是亲生骨肉之汤,但是,为了复国,为了推翻商纣的暴政,他强忍悲痛,将汤喝下。看看,这得有多深的负重感,多广的胸襟格局,多大的抱负啊!

再来说说鱼儿见了都不能游动的美女西施,西施和范蠡是一对爱情深挚的恋人,为了帮助越王勾践复国,为了消磨夫差的意志,最终打败吴王夫差,西施和范蠡共同商定美人计,把西施献给了夫差。西施在吴国天天魅惑吴王。她缠着吴王终日陪她嬉戏玩乐,让吴王不能理会朝政;又怂恿吴王对齐国和晋国发起进攻,以此来耗损吴国的国力和兵力;西施甚至和太宰嚭一起,挑拨吴王同伍子胥的关系,借机除掉了伍子胥,为越王的复仇铺平道路。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越军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灭亡。西施和范蠡为了国家而牺牲爱情,这就是忍辱负重最好的诠释。

忍辱负重的关键在于“忍”。有一本书叫《忍经》,非常值得一读。《忍经》是元代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和事例汇编而成。《忍经》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所以非常值得一读。

说到“忍”,人们就会想到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他们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往往都是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辜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比如韩信,忍的是一时的胯下之辱,成就的却是汉代的历史,小成成于事,大成成于业,韩信之所以能作为成大业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千古流传,就因为他在忍辱时眼睛是看着未来的“重”,心中有远大的目标。

读了《忍经》之后,我总觉得:忍辱,就要顽强地活着,就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各种屈辱,才能负重前行。也许会活着不开心,但不会死心;也许会失望,但不会绝望;也许会有所放弃,但绝不会自暴自弃。对于成事者来说,忍辱负重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所以孟子才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能在各种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正如孔子所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凡成就大业者莫不如此。你若不信,那就看看那些历史的真实吧: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囚禁三年,受尽屈辱。吴王患病,勾践口尝吴王的粪便。诸葛亮为激怒司马懿,派人送去一套女人服装加以污辱,但司马懿却不为此怒,不久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死于五丈原,司马懿没伤一兵一将,却不战而胜。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写就了伟大的著作《史记》而流芳千古;孙膑受膑刑被挖去膝盖,而写就兵书,成为军事家.等等。忍,是一种修养,修养需要修炼。忍是心头一把刀,因此,要修炼刀捅心头而不惊的气度。诚所谓“一忍可以当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诚然,我们强调的忍辱负重,并不是*的,如果我们一味地奉行逆来顺受,那就会失去做人做事的原则,甚至丧失人格乃至国格。忍受孤独的能力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忍受失败的能力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业的必然前提。忍辱和忍受能力,是成功背后的巨大推动力,也是成功的*要素。没有强大忍辱和忍受的修养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就和创造的,也绝无真正的快乐和获得感。这就是小忍小成,大忍大成,不忍不成。

上一篇: 国学经典怎么学?学国学有诀窍
下一篇: 项目化管理企业培训,一招解决培训难题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