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战略规划

创意工作中如何打破思维困局

讲师:   已加入:20050天   关注:2285   


组织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多元化的集体决策机制在决策效率上不如集权模式。但在历史上,许多严重威胁甚至征服“文明”政权的“蛮夷”,在其崛起阶段却大多实行以部落会议为主要方式的多元化议事机制,如蒙古、女真族的“诸王议政”制等,当然也包括奠定西方行政和企业制度的神圣罗马帝国。

信不信由你,统计数据证明:飞机是最安全的民用交通工具。尽管飞机运行速度、高度和燃料装载,使得它拥有比任何交通工具都大的动能、势能和化学能量,假如出现一个微弱的火苗,就会立刻引发一场尸骨无存的殉爆事故。

但是没有这个“假如”!飞机之所以最安全,是因为航空业的工作流程比其他任何交通工具都更严格地杜绝了这些疏忽产生。

同样,根据现代医学,多数人的大脑都拥有容纳一个超级图书馆所有内容的智慧空间。但许多作家却因为找不到创意的火花,数月无法为一本书落笔。大多数人在面对创新挑战时,都有类似的苦恼:感觉自己才华横溢,充满智慧,却常常觉得是在老虎吃天。

根本原因,是传统教育和社会阅历让大多数人都不自觉遵循着航空业流程般严格的思维、行为规范,使得在现代社会这个高速运行的大机舱里,越来越难以出现激发变革的火苗。

但在创新工作中,毕竟没有人像机场安检员那样强行没收你的打火机,对于面临创意挑战的人来说,你其实有很多工具可以用来点火。

乌合之会:不预设目标讨论

组织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多元化的集体决策机制在决策效率上不如集权模式。但在历史上,许多严重威胁甚至征服“文明”政权的“蛮夷”,在其崛起阶段却大多实行以部落会议为主要方式的多元化议事机制,如蒙古、女真族的“诸王议政”制等,当然也包括奠定西方行政和企业制度的神圣罗马帝国。

这种多元化议事制度,尽管在决策效率上有所不足,在决策质量上却有着独到的优势:来自不同环境、年龄和经历的人聚在一起,能带来比一元化领导集体更多的外部信息和思路。而且,这种相对独立、平等的利益主体,在发言时会比一个体系内的上下级和同僚少很多顾忌。

现代企业正越来越重视跨专业,跨行业交流,以及“业外”人士对于创新的价值。召集不同背景和学科的人来讨论某个创意,已成为激发创意火花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这些小组会议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如不预先设定特定的、必须达到的目标。因为这种会议成功的关键,是抛开结果,保证讨论过程顺畅即可。例如当一群背景各异的人坐在一起,讨论如何帮助一家租车公司简化租车、还车流程时,议事小组的做法,并不是先提出租车公司面临繁琐程序的苦恼,然后集思广益加以解决,而是先讨论租车经历这一话题。

在讨论过程中,他们会谈到汽车预订的问题、流程中特定的瓶颈问题以及顾客对某些环节的好恶等。某些小组成员可能从来没有过汽车租赁的经历,却可以因此没有任何偏见,思考问题的角度可能会与经常租车的人完全不同。抛开结果,让大家自由讨论你们面临的创意挑战。

作为召集者,需要多准备零食和纸,因为这种活动有两种特点:1.女性往往更愿意参加这种涉及终端消费行业的讨论;2.会议的线条会很凌乱,必须用笔记下会议中出现的所有创意火花,而且这个火花往往在你整理草稿时会点燃你大脑的熊熊烈火!

击鼓传“球”: 让创新力自由发挥

这个游戏,同样需要多准备稿纸,但区别在于要由参加者轮流负责记录:大家围成一圈坐下,留一个人记笔记;把一只橄榄球(因为是椭圆形的,不易脱手)随机扔给一名成员,拿到球者必须用一句话大声说出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好或更新服务的创意。由于他基本不能进行成熟的思考或考虑措辞,所以必须不假思索地让创新力自由发挥。这种快节奏的练习能够有效地消除恐惧等心理障碍。

除了一句话,另一种方式是每人拿出15分钟自由发挥创意。有些创意可能很疯狂,有些可能很愚蠢,也有的可能令人惊叹。当人们逐渐习惯了这种节奏,放松戒备之后,完美的创意就可以更自然地呈现出来。

根据ePrize公司针对“击鼓传球”效果的研究,单单这一种“击鼓传球”练习所产生的创意,就已经超过了其他头脑风暴的效果。

在场除了要准备零食和纸头,可能还需要准备些酒,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活动的参加者更多是男性,也不要担心酒精和强迫发言会影响思维活跃性。至少中国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创意作品兰亭集序,就是诞生于“曲水流觞”这种随机、强迫加美酒的浪漫游!

穿越时空:搁置难题换角度出发

酒精能够刺激创意的一个原因,是能让人出现忘我的“穿越”感。但远离酒精或毒品(很不好意思,许多创意工作者其实都有吸毒的习惯),我们一样有办法让自己飘得更远!

首先,清空大脑,把面临的创意挑战放在次要位置。有时候你需要放松大脑才能激发创新力。放松之后,让自己和团队成员都接受一定程度的刺激。方法就是暂时把面临的创意挑战放在一边,接受一定时间的刺激,可以是几天,也可以是几周。然后再重新集中精力解决创意问题,这时往往会发现许多新鲜的创意火花。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人有时需要“生活在别处”。

当然,如果时间不允许过长、过远的穿越,则可以选择另一种更近距离,但发散性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穿越。

无论是文学艺术创作还是重大的研发项目,多数人都习惯于从“开端”入手。如果你是一位作家,你或许会认为写作应该从第一页开始撰写。但是从开端入手有可能会抑制而不是激发你的创新力。为了避免这种抑制效应,可以选择从书的中间部分开始写作;作曲家可以从引人注目的结尾部分开始创作。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处理面临的创意挑战,就会发现一些灵感的新火花。

注意两个理念:1.无论是艺术还是商业,创意过程都不一定是线性的;2.开始工作和创意项目的“开端”是不同的。

桥头堡:提前开启下一步

让文学家们继续给我们带来创意技巧。许多作家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在头一天倾注全部心血去写一章的内容后,在第二天却要开始下一章的写作时,却觉得非常困难,以至于长时间卡壳。事实上,我们在某个项目的某个重要环节后,再次面对时,也往往会感觉这种无奈。那么,作家们会给我们什么好办法?

办法很简单,就是不要在完成一章之后的第二天开始写全新的一章,而是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前,利用前期的惯性先写出下一章的开头。这样到第二天的时候,这就有了一个有利的开端。因为开端部分已经写出来,等于已经先期建立了桥头堡,第二天要做的就是相对轻松得多的向纵深发展。另外,由于在睡眠前,思维已经转移到了新的篇章,因此睡觉时会下意识构思下一步,也许梦境中会给你带来意外的创意!

对于面临创意挑战的人来说,在各个阶段收工之前,便启动下一步的开端,把想法提前延续到下一个步骤,就可以更轻松地重新开始。

应该说,预先抢占桥头堡的做法,更适合于难度相对较低、具有较严格完成时间约束的创意工作。如果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任务,你往往根本没有精力在刚刚完成一个项目时便立刻启动一个新的开端。这就好比,你费尽气力在河的北岸打败了五千敌人,怎么可能马不停蹄地立刻强渡有一万人在南岸防守的天险,而建立滩头阵地?

这时,你也许就不得不用更痛苦的办法折磨自己了。

虐待狂:将自己置于错误中

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的痛苦和折磨莫过于发现自己犯了错误。很难想象还有什么会比在同事面前犯错误更令人难堪?而这种担心也限制了人们去尝试新创意或分享新创意。但尝试去寻找错误的答案,往往更有利于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可以想出一些与你面临的创意挑战截然相反的问题。比如:“如何才能使组织体系的生产效率降低40%?”“怎样才能赢得最差客户服务奖?”“怎样做才能在提高劳动力成本的同时降低客户满意度?”

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傻,但仅仅是傻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将会产生火花和笑声,或者说是在笑声中产生火花,考虑一下它们的含义,往往能找到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创意挑战的强大武器。

当然,把自己置于错误境地的一个短板,是“自虐”的动力往往不足,这使得头脑风暴轻松有余而锐度不足。因此,可以进一步换位穿越:把错误的主体换成对手或自己讨厌的人。

每个人都有感觉自己很窝囊的时候,它们可能由读书时无恶不作的校园恶霸、工作后专横跋扈的老板、创业时难以打败的竞争对手造成。但越是感到窝囊的时候,其实也越是你重振自我的机会,你需要做的只是在这项演练中嫉恶如仇!

首先,想想自己怎样才能真正惹恼别人?比如,什么样的创意会让老板七窍生烟、心脏骤停?再考虑一下你的竞争对手,想想有什么能让他们感觉难受、给他们的伤口撒盐、让他们抓狂?

这种假想游戏确实一开始会让你感觉有点意思,但不要就此打住,继续想:什么样的环境会让他们愤怒?什么情况可能导致对手的组织内部产生暴乱?……这些想法在政治或社会伦理方面或许不正确,但这种类型的思考却是摆脱正常的思考过程(这正是创意的*敌人)最强大的工具,这能帮助你发现一些最疯狂的创意火花。

整理出这些火花的清单后,就会发现要找出比原来更好的方案其实很容易只需要看看名单中哪些是无害或者利大于弊的创意就行。

挑衅权威:质疑常识激发创意

当然,即便对于凶悍的对手或者最痛恨的老板,大多数人也不可能有斩尽杀绝的冷酷,就像大多数人听到飞机失联时,都不大可能想:要是那个可恶的家伙也在这个航班上该多好!只有没有生命的东西,才能彻底激发人内心的破坏狂!或者说,为你可以极尽所能地仇视任何你讨厌的常识或者事物。当然,大多数常识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可轻易彻底破坏,但挑衅一下它们却无妨!

创意领域的传奇人物*·波诺认为,利用挑衅法,可以打破既定模式、发现非传统的创意。首先,提出一个带有挑衅性(往往看上去“很愚蠢”)的观点,比如“房屋不该有屋顶”,“汽车该不该有轮子”。然后探讨一下这种观点的细节,发动你的团队展开一场热烈的讨论。

无论是对自我、对手还是传统规律的挑衅,其目标是产生火花,而不是成熟的解决方案。挑衅法可以帮你从完全不同的视角审视问题。那些看似荒谬、愚蠢的观点可能很快就会融入你的*创意,成为独到见解的孵化器。

具体技巧,可以从分析这种不可思议观点的后果做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什么特殊情况可以让这种做法变得有道理?如果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变化又会出现什么情况?例如有些航空公司的机场冬衣寄存业务,就是从冬天不带衣服去中国海南岛度假这个荒谬的观点倒推出来的。

回到文章开头的飞机这个话题。为了找到失联的马航飞机,各国动用了*的手段和*的物力。但不仅没有找到,甚至过去的所有“常识”都无法确定失联的原因。事件正在挑衅我们的常识,我们为何不能挑衅一下自己的权威常识?

比如中国古代就有个“铁牛去哪儿了”的故事:洪水冲走了固定桥索的铁牛,人们在铁牛落水处没挖到它,向下游找也没找到。最后有个人说,铁牛在上游……还有比“水往低处流,重物却向高处走”更挑衅常识的观点吗?

上一篇: 管理与领导的差异
下一篇: 领导干部谈心的艺术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