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名师博客 > 绩效考核

培训效果评估中如何看待课程延时?

讲师:   已加入:19900天   关注:2951   


一、培训中延时的后遗症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老师会给出两个选项:准时结束但未达成目标还是延时以期达成目标?请学员们自己来做出选择。个人认为:这样的做法,看似尊重了学员的选择,其实只是个形式而已,后遗症还有很多:

1、被逼选择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学员们会选择后者,但做出这个选择,不一定是他们真正情愿的。因为这两种情况,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两害相权取其轻,无奈之下才做出这样的选择。甚至有些学员想选择准时结束,但怕其他学员对自己有看法,才选择了从众。
2、情绪累积
无论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心理都未必舒服,这样的情绪会影响后续的进行。在延时过程中,可能也会因未准时结束带来负面情况。因为结束时间是个底线。就像您在等人,对方说30分钟后到,那么您就会关注到30分钟内的每分每秒,尤其是时间快到时,自己的忍耐几乎到了极限。而这时,若对方说:“不好意思,堵车呢,可能还需要些时间”。试想,这时您的心情如何呢?

3、打乱安排
可能培训后,学员还安排了其他事情,课程无法准时结束,会给学员带来不必要的困扰麻烦,甚至打乱后续的安排。让学员在延时期间无法全心投入。我自己在2015.8.16昆山“如何调动学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主题活动时,就延迟了40分钟左右。虽然其中有场地开门晚,参加者迟到等因素。但看到有学员在5-3-1作业中写到:延迟打乱事先安排,让朋友等待,自己后面的注意力也无法集中时,自己很惭愧。我据此进行了调整。例如:将现场请参与者填写的两个问题,事先发布在报名帖上,要求跟贴时填写。一方面便于需求收集,分享内容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避免了延时。9.26上海的活动大家反馈收获很大,同时也准时结束了!

4、能量分散
在引导过程中,特别强调能量场。基于上面的三种原因,可能很多学员虽然人在,心却不在这里了,能量也很难聚集。

5、产出打折
有了上面这些因素的干扰,即使最终在延时阶段有产出,也会打折扣。

二、如何避免延时
在培训课程中,只要我们采用了引导的方式,就需要清楚:自己的职责是同时管理好纵向的流程和横向的团队能量。

延时问题的发生,也源于这两方面的管理不到位。而培训现场的管理不到位,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导致,一是事先的流程设计,二是培训现场的控场。
下面,我就从设计和控场两方面来分享如何避免延时。

1、设计
培训流程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场的状况和结果。在引导设计阶段的要点有:
1)明确目标
站在参与者的角度,将他们关注的结果作为重点,预留足够的时间。在参加和观摩一些引导技术运用的培训或工作坊后,我发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以工具的运用替代了培训目标。具体表现是:整个流程的设计是将各种工具进行堆砌,现场的过程感觉是在体验引导工具的运用,最终学员没有得到预期的产出。

2)反推设计
优先给重点环节留出时间,再围绕重点环节目标达成设计流程和分配时间。例如,在一个“如何有效挖掘培训真实需求”的3小时培训中,目标是大家最关注的挖掘真实培训需求的方法和工具。那么,我就反推:最后讨论确定解决方案 预留 40分钟,成果分享30分钟。而讨论解决方案的依据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来呈现,需要多长之间?…… 时间分配案例见下表。

序号

环节

重要程度

所需时间

1

暖场

6

10

2

背景说明

4

15

3

问题澄清

3

40

4

问题分类、认领

5

15

5

方案解决讨论

1

40

6

方案分享+总结

2

30

3)预留机动时间

在课程设计时,预留机动时间,因对现场突发状况。这次的培训,一共3个小时,上表中6个环节的所需时间合计为150分钟,还有30分钟作为机动时间。

4)灵活暖场

暖场是开胃菜,达到目的即可,避免为了暖场而暖场,最终浪费时间,导致后面延时。

2、现场

在引导现场,要想避免延时,引导师需要注意几个点:

1)时间节点

按照流程设计的时间节点进行控制,若有必要延时,可用机动时间来弥补。时间控制的方法,可以计时器+谈话棒+人工计时三种结合使用。在我的培训中,以下情况,我会计时:

(1)发言、分享。如暖场的小组、个人介绍,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等,事先规定发言时间。发言前设定好计时器的时间,计时器提示后,发言便结束。提前说明规则,大家也会配合的。

(2)小组讨论总的时间控制。小组讨论前,说明讨论的任务、目标和时间,并设定计时器。我一般会根据前期的诊断和调研,评估讨论问题对学员的难易度,确定稍短些的所需时间。例如:评估的结果是,讨论某个问题平均需要30分钟,我就会将时间确定为25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平衡,一方面让平均水平以下的学员有紧迫感,加快进度;另一方面避免平均水平以上的学员早早完成无事可做。这里跟分组也有关系,将不同水平的学员穿插在同一个小组,更有利于讨论的目标达成和时间控制。

(3)小组讨论过程的时间控制。一个小组中,总会有人很喜欢发言,有人默默不出声。为了控制时间,同时给大家同等的参与机会,可以使用谈话棒来平衡。在我的培训中,会事先说明什么是谈话棒?为什么要使用谈话棒?之后请大家在桌面上找本组公认的一个物品,作为本组的谈话棒。然后说明使用谈话棒的规则:只有拿到谈话棒的人才能开口,其他人只能倾听。然后请本组选出一位时间官,根据本轮交流的总时间,来控制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

(4)额外时间提供。额外时间的提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一种是在讨论结果的分享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会随时在各个小组间巡回,了解各组的进展情况。若时间已到,但有些小组未完成任务,我会根据巡回得到的信息,提供额外的时间。此时,我会给已经完成的小组一些问题,请他们思考,避免他们无所事事而不耐烦。

引导技术的本质是参与,在所有的技术中,不外乎大家用各种方式来交流和参与,之后进行分享碰撞。参与后的成果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节,可能有些学员分享的观点大家都很感兴趣,而分享的时间已到。我就会特别增加一个“答记者问”环节,变相提供给分享者额外的时间。

上一篇: 培训讲师如何提升学员培训效果
下一篇: 企业培训机构管理现状分析


其他相关热门文章:

其他相关课程:


联系电话:4000504030
24小时热线(微信):
13262638878(华东)
18311088860(华北)
13380305545(华南)
15821558037(华西)
服务投诉:13357915191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