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运企业的安全管理策略与强势安全文化的构建
经过多年的实践,客运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要想实现长治久安,必须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强势安全文化。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提升全员综合素质:夯实强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
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人的参与,既包括管理层的倡导者,也包括基层从业者的感受者。提升全员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对于管理层来说,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提高做思想工作的能力,以了解驾驶员的思想动态并化解矛盾。还需要提高解惑释疑能力、分析总结的能力以及理性处事的能力。
对于驾驶员,主要需提升安全意识、风险认知意识和安全道德观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平时的教育培训来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如“培训收费制”、“辅导员”教育制等,提高教育的效果。还需要加强风险识别能力的培养,开展风险“预知预想”活动。
二、完善安全文化制度:构建强势安全文化建设的框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驾驶员的安全综合技能和素质尚未达到自律的水平之前,需要制度与体制的强力推行。客运企业不仅要贯彻执行好上级部门的安全法规,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章立制,严明纪律,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证。在此基础上,可以创新推出安全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实现点、线、面的有效促进与结合。该制度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责任落实为关键、以签字生效为抓手,细化安全管理的责任、岗位、现场落实,使流程更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三、培养正确的安全理念:塑造强势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
“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客运企业的安全工作也需要培养正确的安全理念,让理念指导驾驶员的思想,进而决定行动。为此,需要强化安全理念,纠正认知偏差;宣传安全理念,深化教育认知;践行安全理念,做到知行统一。要重点开展安全管理观与执行力的教育,使干部职工受到深刻教育。
四、丰富安全活动载体:拓展强势安全文化建设的阵地
培育安全文化核心理念是固化安全文化灵魂的关键,而创新安全文化建设活动载体则是塑造并固化安全文化管理形象的重要一环。只有让载体落地生根,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文化的深入人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载体来拓展安全文化建设的阵地。比如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还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还需要注重将安全文化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形成常态化的机制以确保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有效地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需求以实现客运企业的长治久安。
开展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活动,促进企业安全和谐持续发展。近年来,公司一直秉持人性化管理,实行了一系列如“驾驶员生日休息”等制度,充分体现出对驾驶员的关怀。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开展更多此类活动,并形成一个体系,融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例如,可以围绕“亲情、和谐、安全”的主题,打造安全文化管理理念,通过举办系列“亲情”文化主题活动,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有机结合,提升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有效促进企业安全和谐发展。
客运工作繁忙,驾驶员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家人。“百善孝为先”,我们可以在重要节日如中秋节举办感恩母亲系列活动,邀请优秀驾驶员的父母来到公司,感受企业的发展成果,让父母与儿子共享平安、和谐的企业发展成果,同时感受到企业亲情管理的人性化。我们绝不能忽视家庭的力量,可以利用家庭的亲情力量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安全氛围,以亲情呼唤安全,从思想上降低并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保障公司安全生产。
我们也需要扎实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在安全制度日趋完善、机制逐步健全、车辆状况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提高驾驶员的自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管理人员需要着手提高驾驶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加强教育与培训,以提升职工的安全综合素质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实施“车队、班组”结网抓安全,班组长和党员在生产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了解一线情况,可以“对症下药”。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带头和监督保证作用,参与不稳定和重点驾驶员的排查工作,对安全行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车队、班组”结网抓安全,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同时强化安全管理的检查监督机制。
打造安全文化品牌,实现强势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形象的重要广告牌,能够创造企业的良好美誉度和知名度。像*公司那样,其对安全的重视就是其成功的活广告。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培养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安全和谐发展。我们要从不同时间、空间、角度、流程等全面建设安全文化,形成强势的安全文化氛围。随着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安全文化将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终实现公司的本质安全。
理念,乃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同理,“安全理念”,便是我们对安全工作的观点、认识和信念。从这一角度,我们找到了安全工作的思路:培养员工正确的安全观念,让正确的理念引导驾驶员的思想,进而决定他们的行动。
我们必须强化安全理念,纠正认知偏差。客运企业因其高风险性质,在驾驶员乃至部分管理者中存在着一些安全价值观的误区。这些误区包括:一是不违法就无法驾驶;二是违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多拉快跑”,既赚钱又省时;三是道路条件复杂,公司车辆众多,难免出事;四是驾驶员文化水平低,搞安全文化建设意义不大;五是部分干部员工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没必要,重视生产而忽视安全等。这些思想认识的误区必须得到解决,否则安全文化建设难以深入,更难以有新的突破。我们需要深入开展安全整治活动,成立安全整治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四查活动(查思想、查制度、查作风、查隐患),统一员工思想,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针对上述思想认知误区,我们要深入宣传安全理念,深化教育认知。在宣传方面要不遗余力,让公司的安全核心理念随处可见、深入人心。在安全管理人员中开展安全管理观与执行力的教育培训,在驾驶员中开展“安全驾驶,人人有责”的安全行为观教育,使干部职工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践行安全理念,做到知行合一。学习宣传安全核心理念,不仅仅是接受几句口号,更要把理念融入到全员的思想深处。我们需要将无形的理念体现在领导的决策中,落实到驾驶员的岗位操作和行为习惯上。笔者认为,抓理念深化关键在于干部职工的养成习惯,必须从细节抓起,从每一天做起。要做到管理精细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针对全公司的岗位、程序、工种编制安全精细化管理体系,对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规定和程序,并要求严格执行。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将标准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通过案例教育和绩效考核,使员工从不理解到理解、自觉执行。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丰富安全活动载体,拓展强势安全文化建设阵地。如果说培育安全文化核心理念是文化的灵魂,那么创新安全文化建设活动载体则是塑造并固化安全文化管理形象的关键。只有塑造好这个“形”,让载体落地生根,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企业的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坚持人性化管理,实行“驾驶员生日休息”等制度。在此基础上,可以围绕“亲情”打造“亲情、和谐、安全”的安全文化管理理念,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并与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有机结合,提升企业凝聚力,增强职工归属感。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的力量,利用家庭的亲情力量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营造家庭安全氛围。我们还可以紧扣亲情主线,开展一系列关怀活动,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让驾驶员感受到慰藉,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确保安全。
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良好的车辆状况、驾驶员的自律意识三者并重。当前,随着安全制度的完善和车辆技术状况的提升,驾驶员的自律意识逐渐成为薄弱环节。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同时实施“车队、班组”结网抓安全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安全管理的检查监督机制。
最后要打造安全文化品牌以实现强势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广告牌也是筑牢安全生产的奠基石。它能培养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的安全和谐发展。我们要从不同时间、空间、角度、流程等全面建设安全文化形成强势的安全文化氛围。随着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我们将追求并努力实现公司的本质安全。
道路运输经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事故责任和事故报告制度。不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一旦发生车辆事故,企业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对于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运输经营者必须及时向当地交通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对于特别重大的事故,交通部门需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并随时更新事故发展的重要情况。要严肃调查事故原因,对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严厉处理。通过典型的事故案例,加强对员工的教训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要坚持和完善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在车辆进入市场前以及定期审检时,应严格按照《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综合性能检测,评定技术等级,并核定其经营范围。任何未达到技术等级或技术性能不合格的车辆都不得参与营运。
还需要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的定期维护制度。企业应贯彻落实车辆定期维护和级维护竣工检验制度,加强级维护的监督管理,确保维修企业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车辆进行维护,保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为道路安全运输提供保障。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