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赋能的职业化核心素养
课程背景:
职业素养是所有职场人士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职业人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础品质,是促使职业人在工作岗位上产生良好工作绩效的关键素质。因此,企业员工职业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影响员工职业生涯的成败,也阻碍了企业快速发展。
自我赋能,就是自己给自己力量。那些等领导安排工作,依靠外在激励推一下动一下的职业人,往往习惯于把力量寄托在了“外在”,以为力量在外在的“某个地方”。所以,就去外在寻找力量,自己给自己主动设置成一个“受害者”的地位。所谓“受害者”的地位,就是主动把自己的力量拱手相让,主动把自己是“源头”这一身份分离了出去。
而人重新变得有力量,能够自我赋能,就是因为看到力量并不在外面,它就在人自己的内心,人需要做的是和自己内在的力量之源紧紧连接,一切的努力都源于自己的需要。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本课程浓缩陈老师多年工作经历和咨询经历之精华,从战略的高度,围绕培养企业员工的“自我赋能”这一核心,从“观念引导、案列佐证”入手,以培养“员工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整个课程贯穿职业人的“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心态、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职业技能”,涉及“魂、道、术、器”训练手段设计而成。
课程目标:
■让员工懂得感恩;
■让员工知道推卸责任对自己的危害;
■让员工自动自发的努力工作;
■让员工学会关爱同事;
■塑造员工以企业为家的归属感;
■强化执行没有借口的高效执行力;
■让员工拒绝抱怨。
授课特色
■体验式:通过PESOS(准备、说明、示范、观察、督导)五步训练方法,让训练更科学、效果更明显;
■情景式:通过情景式案例教学,避免了纯理论化培训的枯燥乏味,可更有效地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
■启发式:通过教练式引导提问,促进学员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员的思维创新能力。
课程大纲:
读书礼——起立诵读——诵读《大学》片段——增强学员对学习的敬畏之心
第一讲 何为职业素养
一、职业素养四个维度
1、以“人事相宜”为追求,优化人们的职业资质;
2、以“胜任模型”为目标,保持人们的职业精力;
3、以“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人们的职业意识;
4、以“适应职场”为基点,修养人们的职业道德。
目标:让学员了解职业素养的基本概念和其构成要素
方法:案例分析+问题研讨
案例:着名金领卫哲的职场策略
第二讲 职业化素养的作用
一、众妙之门
树之根系,要想枝繁叶茂,必须先根系发达,扎根土壤。
职业人也如此,素养就是根系
目标:让学员了解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方法:思维导图+头脑风暴
工具: 思维导图
案例:董明珠的职场内修
第三讲 职业素养核心内容
一、职业使命
1、什么是职业使命
2、找到你的职业使命
3、如何履行职业使命
4、职业生命线
目标:让学员了解职业使命的价值和寻找自身职业使命
方法:视频案例+模拟演练
工具: 职业使命视频解读
案例:马云的使命推动法
二、职业信念
1、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
2、遇强则强
3、我是一切的根源
目标:给学员阐明职场人士该有的职业信念
方法:案例分析
案例:杨元庆的折腾之路
三、职业形象
1、我就是企业形象代言人
2、看起来像这一行人
3、你的脸就是你工作的样子
4、塑造属于你的职场印象
目标:让学员明白职业影响对职业人的影响,并让学员学会呵护和塑造职业印象
方法:案例分析+小组研讨
案例:陈道明的品质
四、职场心态
1、主动心态
--岗位价值
--自动自发
--一度策略
2、精进心态
--工作拆分
--优化节点
--柴火理论
3、照耀心态
--余额法则
--正向整合
--利他心态
4、感恩心态
--何为感恩
--感恩行为
--感恩境界
目标:让学员转变工作心态,用主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用精进的心态提示业务技能;用照耀的心态去帮助身边的人;用感恩的心态去理解和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
方法:案例分析+实战模拟+落地承诺+现场作业
工具:工作优化万用表
案例:家族矛盾的化解策略所引发的管理思考
案例:某电器公司高管的精进工作法
案例:稻盛和夫职场修炼法
五、职业行为
1、工作对标
2、敬畏规则
3、刻意练习
4、团队协作
5、身心合一
目标:让学员掌握职场中的关键行为要素,敬畏规则
方法:案例分析+实战演练
工具:扑克秒变练习
案例:顺溜的人抢一身境界
六、职业道德
1、创造财富是一种道德行为
2、诚信与否影响职业发展
3、遵守员工守则,履行企业精神
目标:让学员懂得缺乏职业道德的危害和如何遵守道德
方法:案例分析+疑难问答
案例:柳传志挥泪“斩杀”的大臣
七、职业技能
1、专业技能
2、人际技能
3、解决问题技能
目标:让学员掌握职业技能的三项要求
方法:反省活动和欣赏解析
工具:三欣会+扒皮会
案例:某会计的悲伤之路
基于自我赋能的职业化核心素养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