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OKR火了这么多年、 2014年自*硅谷传入中国企业实践, 至今却热度不退呢?在线上两天的《OKR精要工作坊》中,同学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OKR和传统目标管理(包括KPI)有哪些区别。
今天我挑选台湾“熊思维”的视频与大家分享,内容来源于:OKR之父 “约翰·杜尔”的书《OKR:做最重要的事》,也是中国大陆很多CEO近年来喜爱传阅的《这就是OKR》。同一本书,两地翻译的名称有所不同而已。“熊思维”在讲解“OKR与KPI”区别的时候,生动而清晰。
约翰·杜尔在书中写道:
英特尔公司在各个方面的动作都依赖于系统。格鲁夫(英特尔CEO)援引*(目标管理创始人)的目标管理,将目标设定系统命名为IMBOs,即 “英特尔公司的目标管理系统”。但实际上,它与经典的目标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格鲁夫很少只提目标,而总是将目标与关键结果结合起来。这里的“关键结果”似乎是格鲁夫独创的术语。为了避免混淆,约翰·杜尔将格鲁夫的方法称为OKR(Objectives & Key Results目标和关键结果管理法),如下图所示(MBO包括了传统的KPI):
KPI是英文“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首字母的缩写。
我记得在北京的时候,我的学生提到KPI也可以上下级共创、层层设定。是的,OKR和KPI都属于“目标管理”的范畴,如上图四个象限所示:在成熟稳定的业务模式下,比如:具备稳定流程的工厂、或者想用“薪酬”刺激团队短期实现指标、战略解码等方面,使用KPI是非常高效的。
KPI的体系也是可以团队定期一起回顾,讨论哪里可以不断完善。但由于它和薪酬福利的挂钩,令得目标在设定之初,就与OKR“敢于自我挑战”有着明显的不同。
有一次我在一个KPI的组织让学员们角色扮演“将客户满意度从90%提高到95%”,上下级就开始习惯性的讨价还价。他们自己最终笑了起来,因为他们意识到了KPI的问题:最终会设定KPI在93%(比较保守),完成到95%(超过预期),这样可以拿到比较好的奖金。
而同样的一个角色扮演在实践OKR的组织,带来的却是进取精神。上级说“我希望将客户满意度从90%提高到95%,你有什么想法?”下级毫不推诿,就开始分享自己创新的点子。因为这样的文化是鼓励大胆突破,对一个人绩效的评定,不是简单地将指标的完成直接与考核分数挂钩,而是综合性地评价他/她的贡献。
使用KPI的公司未必需要OKR,除非业务模式发生变化,需要探索上图四象限中“不可以预测”、希望“提升绩效”的业务环境。
OKR的四大“利器”:聚焦(少而精)、协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通力合作)、追踪(定期复盘、刷新、调整)和延展(挑战极限、允许试错),令当年英特尔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运用“集体智慧”想出了不同寻常的“关键结果”实现 “遥不可及”的目标,战胜了竞争对手。
在今天VUCA的疫情时代,高效能定制目标的方法 - OKR更多地被青睐。
正如书中所说“OKR也提高了我个人的注意力。我尝试把注意力集中在三四个重要的个人目标上。我把它们打印出来,写进我的笔记本,放在我的电脑旁和我经过的每一个地方。”“坚持使用OKR,你会有惊喜的收获”!
|
||
联系电话:4000504030 |
线上课程关注公众号 |